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广东探索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深圳市宝安区西湾小学不断探索数字化教育方式,推动教育变革和创新。
(资料图)
学校以“人人和悦生长”为办学理念,将人工智能技术逐步应用于指向素养的个性化项目式教学和教育评价领域,提供满足学生个体需求的教育体验,打造未来教育生态。学校构建了数字化、个性化、AI赋能的未来教育“金字塔”体系,打造面向未来的“智能+”学校整体架构,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
学校以“促进师生的和悦生长”为教育目标,通过建设丰富多元的生长课程,提供多样化资源、多路径通道、多元化评价的实施路径,打造智能化未来教育生态,立起未来教育的“四梁八柱”,打好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数字基座。学校还通过建设“智能+空间”,聚焦“智能+教学”,实施“智能+评价”,优化“智能+治理”,赋能师生全面提升数字素养,从而实现从应用和融合数字技术到培养数字化能力和思维方法,再到构建智慧教育发展生态。
建设“智能+空间”
构建未来教育新生态
西湾小学聚焦顶层设计,打造新型教育空间,推动新资源、新校园建设。学校还延展空间功能,拓展不同应用场景下资源使用模式的支持功能,打造智慧教学环境。
首先,学校引进了AI绘画、AI语音、AI科技、虚拟教室等,搭建未来教育空间,为学校基于AI的教学模式转型奠定坚实基础。例如学生在AI智慧屏前热身时,AI智慧屏能够辅助监督、识别其动作达标情况。同时,当学生佩戴上电子手环,其心跳、肺活量、有氧量等,会通过手环生成精确数据。这有助于教师精细化分层教学,为学生“定制”个性化训练。
西湾小学尤其注重评价环节,以闭环思维画好教育点睛之笔。学校相关负责人认为,空间、教学和评价“三位一体”,才能相互促进与制约,促进教育内涵发展。学校将AI生成的数据进一步梳理,形成学生个人生长档案,为学生生命生长注入能量。
其次,学校基于原有办公平台优化网络环境,联通管理中各项数据,为教育发展方向和路径提供可靠依据。同时,学校还引入了数字化资源,包括教学行为监察设备、AI教学资源,丰富学习内容和学习者的适应性选择,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
聚焦“智能+教学”
探索未来教育新课堂
学生的沟通能力、创新能力和合作能力变得越来越重要,而项目式学习强调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现实问题。西湾小学根据不同年段学生的认知特点、智能倾向,建设起面向“21世纪核心素养5C模型”的多元智能个性化项目集群。该模式利用人工智能为学生开发教学应用场景,充分搭建不同形式的学习脚手架,让信息技术成为学生学习与认知的有效工具。
西湾小学还利用一些仿真场景,丰富课程体验感。学生在虚拟操作中,达成对知识的理解和思维的发展。例如,在种植项目式课程中,学校利用AI技术收集到植物生长所需的温度、阳光、水分等数据,通过跨学科教学研究植物授粉、结果等,进而基于驱动性问题研究植物的组成、生长等,从而建构起AI赋能教学模式,实现教学转型。
实施“智能+评价”
培养未来教育新人才
为避免评价存在内容片面、手段生硬、形式零散等弊端,西湾小学以大数据应用和表征可视化为突破手段,改革学生评价方式。学校采用可视化档案式评价模式,创建动态交互任务,设计童趣外显特征,增强评价趣味化、科学性、针对性,让评价真正回归儿童素养生长。
在使用过程中,西湾小学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将大数据与综合素质评价相融合。学校采用过程性评价,捕捉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日常行为等,对海量数据进行整理、分析与挖掘,为学生成长“画像”。
西湾小学还以数据为支撑,将评价模型与学校办学理念深度融合,突出校本特色的数据表征可视化。西湾小学结合校情,将学生生长历程数据化、游戏化、可视化和档案化,创建了“生长树”汇集能量的任务,开发生命、学力、品行、实践和创新五维评价指标,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这推动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实现评价反哺空间建设和教学模式创新,促进师生发展从经验型向科学型转变。
优化“智能+治理”
培育未来教育新管理
西湾小学发挥数据平台的信息联通作用,强化数据在教育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学校引进和开发教务信息、财务申报流程等适切的管理模块,积极探索人工智能与教育管理的触发点和连接点。
学校还不断提升教育数据采集、分析、挖掘等处理能力,将学校办公数据、教学管理数据以及教育评级数据等连接起来,通过数据分析为学校管理决策服务,实现数据驱动的教育评价与管理。
从1895年到2023年,西湾小学办学百余年来步履不停。学校以智能技术为牵引,以数据为驱动,不断推进未来教育学校建设,赋能学校发展,助力百年老校向更高水平迈进。
(徐莹莹 吴秀凤)
标签: